重慶財政再開PPP規范發展“藥方”
2018年07月16日 08:55 來源:財政部 【打印】
日前,重慶市發展改革委、市財政局發函區縣政府和市級部門單位,部署積極穩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改革,從嚴格政策要求、明確適用范圍、規范審查程序、加強動態管理等5個方面,開出進一步促進PPP規范發展的“藥方”。
合理拓展PPP實施領域。兩部門強調,重點推以使用者付費為主的特許經營項目,科學論證涉及政府補貼的項目,審慎開展完全依賴財政支出的政府付費項目,降低PPP項目對政府付費的依賴,綜合運用特許經營、政府采購等,擴大項目公司自身經營現金流,創新商業模式、交易結構與風險分配機制,在新型城鎮化、黑臭水體治理、流域生態修復、旅游等領域推廣PPP模式。
PPP項目“一事一審”。兩部門明確,凡是需要新增財政性資金和資源配置、需要設定或調整公共產品價格與公共服務標準的項目,必須報市政府審批。對于商業模式清晰、技術方案成熟且市場競爭充分、資源能平穩的停車場、污水垃圾處理等項目,在滿足招投標法規要求、項目PPP融資限額、財政預算保障等條件的基礎上,區縣可以自行審查方案并實施。
嚴守“兩個10%”紅線。兩部門要求量力而行,規范開展物有所值評價、財政承受能力論證,嚴控財政“紅線”,區縣每年全部PPP項目預算安排的支出責任,不得超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%、其政府性債務付息支出不得超過財政支出的10%。
對于PPP項目資本金,將進行“穿透原則”審查。凡是地方配套資金沒落實的項目,一律不審批。凡是政府付費未與績效考核掛鉤,或者社會資本不實際承擔項目建設運營風險的項目,不安排財政資金。不得弱化或免除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責任,不得向社會資本承諾最低投資回報或者提供收益差額補足,不得約定將項目運營責任返包政府方出資代表承擔或第三方承擔。
據了解,重慶PPP項目經財政部審核已入庫28個、總投資額707億元,覆蓋16個區縣、8個行業領域,目前已簽約項目19個、投資額488億元,整體落地率達到68%,包括曾家巖嘉陵江大橋、巴南區龍洲灣隧道等3個全國PPP示范項目。
相關文章
- 焦作市新河生態治理PPP項目完成招標工作2018-07-12
- 晉城財政四舉措抓好PPP管理2018-07-12
- 山西省PPP項目呈“雙升”態勢 財承報告規范率全國第一2018-07-12
- 潮州市財政局五舉措推廣運用PPP模式2018-07-12
- 北京大學PPP研究中心組織召開PPP立法研討會2018-07-12